每月共读一本书 | 6月《十万个为什么·科技篇》伴读活动,解锁“读”领新视界→
书香小课堂
你知道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最初源自哪里吗?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这个现在已经被国内广为采用的书名,最初由米·伊林取自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卢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:“五千个在哪里?七千个怎么办?十万个为什么?”
这里的“十万”,是一个虚指,用来形容许多。
[苏]米·伊林(1896—1953)
米·伊林是一位我们熟悉的苏联作家。
他从小酷爱读书,喜欢大自然,喜爱科学实验。童年时曾仔细观察和研究动物习性,观察天空和星象……
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、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。
左:俄语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 右:1934年中文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
由于米·伊林会把简单的问题无限拓展,通过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科学知识,把科学现象讲得生动有趣。
当时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仅有5万字,那是一本“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”。
最早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图书目录,原书译为《屋内旅行记》
就这样,在这诗一样、童话一样的科普文学的阅读中,一代代人成长了起来。
1.知识性趣味性一体
第37期“书香河南·每月共读一本书”所选《中国孩子十万个为什么·科技篇》一书,共有16个百科主题。
第37期共读目录。6月1日开启共读,点击参与
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计算机互联网开始,讲述了电的产生、遥控器为什么能遥控、雷达什么能预测风雨等问题,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。
2.搭建科学思维
本次共读所选篇章,皆有知名专家精心构思和策划,数位科普编辑专业审校,框架清晰,内容科学。
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反复编核,数据准确,从根本保证了知识的权威性。
直升机为什么能飞示意 图源:航宇先锋
不同于寻常的百科科普类图书,本书设置多个趣味版块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阅读思考,加深对知识的记忆,即使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被深深吸引。
指纹提取AI技术的模拟 图源《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》
保持科学探索精神,让孩子眼界更宽,格局更大。
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知识
在阅读中增长见闻
孩子看到的世界,决定了他的世界观
3.本期共读活动细则
活动时间:
2025年06月01日—06月16日
报名参与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