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企业相互学习,“一米云站”成为中国校园个性化用餐开创者

2025-07-11 10:07:48

为提升校园餐服务及品质,一米云站曾专程前往日本,实地考察日本校园餐制度,引进日本校园餐先进理念。同时,一米云站也邀请日本同行到访中国进行深度交流指导,为一米建设校园配餐厨房献言建策。

一米高管团队参观日本给食中心

日本服务校园的给食中心

一米高管团队与给食中心交流

与日本学校交流一米的校园点餐手机应用

日本企业参观一米厨房施工现场

日本企业参观一米服务的学校

日本企业参观一米厨房

日本企业参观一米云站科技有限公司

从源头,日本政府直接投建区域集中配餐的厨房----“给食中心”,全部设施、人员都由政府负责,各个环节必须符合严苛的要求,并将工作内容和工作链向大众公开,透明展示。

日本校餐的硬性规定:

1、从原材料开始,各类菜要分开存放、清洗;

2、厨房所有操作有防溅水设施,避免交叉污染;

3、各操作间有固定的工作服,进入工作间前要负压消毒;

4、原材料要从多家公司进货;

5、取消营养午餐中的生冷食品,所有食品必须高温加工,在75摄氏度以上高温煮1分钟以上;

6、从做菜到学生吃饭,不能超过四个小时;

7、每顿午餐要留样,并在零下20摄氏度保留两周;

8、学校校医每三个月要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;

9、当地卫生部门每年要对学校食堂及配餐中学进行两到三次检查;

10、教育部门也要定期进行检查。

在日本学校内,制作好的学生餐不是先给学生吃,而是先由校长“检食”。日本的学校校长必须每天第一个试吃午餐,校长吃过没问题之后,学校食堂才正式宣布:今天的午餐可以开动了!日本文部科学省甚至给“检食”制定了一系列详细要求,检食在学生们开始进餐前30分钟进行,如果有异常情况将立即停止供餐,并立即上报。

2019年2月份,一米云站引进国内的第一个厨房正式开始供餐,命名为“一米厨房”,并于同年落地了深圳的第二家和杭州第一家配餐厨房,合计产能超过三万份/餐,每一个厨房都按照国际标准建设,具备国家A级供餐资质,参照日本精益流程管理严格执行生产安全管控,力求用超高洁净度的安全条件为校园餐饮保驾护航。

一米厨房生产过程

一米厨房参观通道

一米云站严格执行日本的午餐检餐制度,与学校安全负责人合作将检餐的时间、检食者的意见等,在每日餐饮日志中严格记录。

除了检餐制度之外,一米云站也认真学习日本科学营养配餐理念,在配餐学校配备专业营养师,根据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热量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、维生素等等,制定营养菜单。

营养师会提前将下一个月菜单制定出来,在订餐小程序中展示,使家中饮食尽可能不与学校菜单重复。学校菜单一个月内不重复,并且会标明每一餐的营养成分、食材的来源与产地等。同时家长、教育者、学生,每个人都可以随时监督、参观一米厨房,确保食物的安全健康。

另外,所谓民以食为天,吃饭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。因此一米云站率先开设食育课堂,加强“食育”(饮食教育),积极推广食育理念,让孩子从小就感受食物文化,给孩子们讲解种植、烹饪、风俗等方面的知识。

此外,一米云站还将参与劳作纳入食育的一个重要环节,让学生参与回收和清洁,在其中感受劳作之苦,培养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精神。

2019年12月7日、12月8日一米云站公司纪录片《一米厨房》登陆CCTV发现之旅频道,在中央级公众媒体做深度报道,让国内公众对一米云站的价值观、理念、实践及在校园餐行业打造的新“中国标准”有所认知。

中国古语云:师不必强于弟子,弟子不必不如师。曾几何时,国内公众看到新闻媒体上报道的享誉世界的日本的校园餐,对比国内层出不穷的校园餐饮安全事故,相信大家会不禁感叹: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餐也可以做到这么健康、品质、安全,能让人这么放心呢?其实中国国内的校园餐,以一米云站为代表,已经开始改变了。

2019年7月底,一家日本政府机构JETRO(日本贸易振兴机构)编辑制作的介绍深圳衣食住行的册子《深圳Style》再次刷新了国外对中国深圳的印象。文中不仅介绍了深圳生活的方方面面,还介绍了深圳的校园餐现状。而一米云站先进的供餐模式更是引起了日媒的注意,并要将这一供餐模式介绍到日本去,文中赞誉一米云站的IT技术让营养午餐更加健康透明。

其实,在一米服务的学校,想吃一顿安全的校园餐已经不是家长们的奢望了。在一米,每一顿校园餐都是丰富多样的,同学们再也不用羡慕日本的校园餐啦!一米人说:“一米走进日本,对于我们来说,既是一种肯定,也是一种鞭策,我们将继续坚持做有爱的校园餐。” 正是,二十年深耕食品,凭专业走向世界,从世界回到一米。

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说:“中日关系要面向未来。”而中日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中日关系之间的重要环节和内容。“辽河雪融,富山花开;同气连枝,共盼春来。”疫情总会过去,春天总要到来,秉承历史,相互学习,携手精进,共同开创世界新经济格局是历史给予中日企业的使命和机会,中日企业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