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懂金银角大王的故事,才能看懂《西游记》的基本逻辑!
好,师父说不打,那就认罚,你再去巡山,若是再敢偷懒睡大觉
好,师父说不打,那就认罚,你再去巡山,若是再敢偷懒睡大觉
然后,八戒真就草木皆兵了,树枝都担心是悟空安排,小鸟都担心是悟空变化,哪还敢偷懒睡觉!
莲花洞中,金角大王受太上老君指派,下界执行秘密任务,但银角大王并不知晓内情,金角大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,既要保证真实性,又要确保唐僧不能受到伤害,所以,这场表演并不轻松。
首先,就是任务安排:
贤弟,今日巡山,你要仔细看看,是不是有个唐僧打此经过,你把他给我抓来
贤弟,今日巡山,你要仔细看看,是不是有个唐僧打此经过,你把他给我抓来
再看银角大王的回答,一言道尽现场的残酷:
我们要吃人,哪儿不能捞他几个呀,专门捉这个唐僧干什么
我们要吃人,哪儿不能捞他几个呀,专门捉这个唐僧干什么
这一难,就只是观音想要考验一下唐僧师徒,专门借来太上老君座下仙童执行的一场表演,但从银角大王的回答,我们能够知道,两位仙童已经将“吃人”当成了常态,神仙打架,小民遭殃;观音想要搞一次摸底考察,却不知要牺牲多少无辜性命。
扫地恐伤蝼蚁命?
爱惜飞蛾纱罩灯?
开什么慈悲为怀的玩笑!
银角大王提出异议,金角大王自然要追加说明:
贤弟,我在天界曾听人说,这个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,吃了他的肉,可以长生不老
当真,那我们还打什么坐,练什么功啊
贤弟,我在天界曾听人说,这个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,吃了他的肉,可以长生不老
当真,那我们还打什么坐,练什么功啊
瞧见没有,就算下界为妖,两位仙童仍然没有丢掉日常修炼,仍在坚持打坐练功,仍在坚持长生不老的终极追求。
妖怪尚且如此,无人管束的妖怪尚且如此,更何况永远遇不到唐僧的我们!
有了工作安排,金角大王甚至还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,生怕耽误了老君交代的任务:
贤弟,我记得他们的模样,给他们师徒画了个图形,你拿去,见到他们,你可以照验照验
贤弟,我记得他们的模样,给他们师徒画了个图形,你拿去,见到他们,你可以照验照验
考验工作正式开启,银角大王先抓来了巡山的八戒,直接就要开吃,金角大王赶紧阻拦:
贤弟抓错了,吃这个和尚,没用
贤弟抓错了,吃这个和尚,没用
八戒不具备长生不老的功效,我们已经脱离了吃饭求饱的阶段,哪能如此没有追求,工作还得继续。
可就算抓到了唐僧,金角大王又给出了这样的拒绝理由:
至今还没有抓到孙悟空,这猴子神通广大,吃他的师父,他岂肯善罢甘休啊
至今还没有抓到孙悟空,这猴子神通广大,吃他的师父,他岂肯善罢甘休啊
金角大王的这个说法,随后的劫难几乎都能听见,吃了唐僧,担心悟空会闹,但从不担心对付悟空的时候会更危险,更不考虑万一对付不了悟空,再别想吃到唐僧肉。
更让人无奈的是,几乎每个妖怪都对此深信不疑,银角大王没有怀疑,那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,压根就没有那么复杂的考虑,但别的妖怪呢?
你品,你细品!
当然,对于金角大王对悟空“神通广大”的说法,银角大王还是给出了质疑:
哥哥,你也太抬举他了,那猴子在途中想暗算于我,被我用移山之术将他压住
哥哥,你也太抬举他了,那猴子在途中想暗算于我,被我用移山之术将他压住
这个说法,不难反驳,毕竟在这个领域,悟空绝对属于行业翘楚,主打一个经验丰富。
贤弟,那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都不曾死,可要慎重啊
贤弟,那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都不曾死,可要慎重啊
然后,银角大王就又动摇了,随即改变了命令:
好,那就等把猴子抓到,我们一块儿吃
好,那就等把猴子抓到,我们一块儿吃
只是,银角大王对付悟空的手段,反倒让悟空变得更加成熟,想当初,五行山下被压五百年都没想通的道理,如今终于豁然开朗:
好你个山神,不怕俺老孙,倒怕那妖怪,反把山交给他来压俺老孙
小神不敢,小神不敢,只因那妖怪神通广大,是他念动咒语,每日拘我山神土地到他洞中听用
好你个山神,不怕俺老孙,倒怕那妖怪,反把山交给他来压俺老孙
小神不敢,小神不敢,只因那妖怪神通广大,是他念动咒语,每日拘我山神土地到他洞中听用
所以,所谓的移山之术,关键在哪里?
关键在于调动资源,而不是真要移动大山!
但凡有山,皆归山神管理,只要能够控制山神,自然就懂得移动大山!
如来出面,而且还是帮着天庭对付悟空,哪位山神敢不帮忙,五行山就此形成!银角大王乃系太上老君的徒弟,就算不懂召唤山神和控制山神的正规流程,就算不凭真本事强行拿捏,就凭这层关系,山神怎敢不听招呼!
齐天大圣?
你只是路过,银角大王可得常驻,你自己说,我该听谁的!
更何况,整出戏码本就是对付你的,不欺负你欺负谁啊!
然后,悟空就学聪明了,就懂得了“咒语”的重要性,开始尝试调动资源,戏弄精细鬼和伶俐虫的时候,他让哪吒帮忙遮天,你听悟空念了什么咒语:
天兵天将,如不听我调遣,我便打上凌霄宝殿,你们一个个不得安生,你们全都要听俺调遣
天兵天将,如不听我调遣,我便打上凌霄宝殿,你们一个个不得安生,你们全都要听俺调遣
有此咒语,谁敢不帮忙?
所以,移山也好,遮天也罢,关键就看实力,至于修为几何,压根就不重要!
悟空夺走了制胜法宝,金角大王并不见担心,反正任务已经完成,就等着悟空上天界寻找帮手,太上老君再下界收服,既能卖悟空一个人情,还能完成观音的托付,一举两得。
奈何,银角大王并不清楚内幕,还在认真考虑对付悟空的办法:
哥哥,咱们还有幌金绳啊
幌金绳还在干娘手里呢
我马上赶回压龙洞,让干娘带上宝贝来一趟
哥哥,咱们还有幌金绳啊
幌金绳还在干娘手里呢
我马上赶回压龙洞,让干娘带上宝贝来一趟
有人说,九尾狐狸的幌金绳,本就是太上老君的“勒袍腰带”,所以两人的关系绝非寻常,金银角大王认了九尾狐狸为干娘,原著里面称呼“母亲”也就不奇怪了!
如果是这样,早就深谙人情世故的悟空,怎么可能对背景如此深厚的九尾狐狸毫不留情,甚至连问都不问,直接打死?
其实,这是太上老君的故意安排,让金银角大王认一个地头蛇为干娘,算是投靠了当地实力派,既能有助于试探工作的开展,又能实现风险对冲,万一工作中有出格的地方,将来也好有个甩锅的对象。
悟空灭掉九尾狐狸,再将银角大王收入玉净瓶,眼看事情就要闹大,太上老君赶紧下界阻拦:
童儿,谁让你私逃下界,惹此大祸,你那兄弟呢
老官儿,在这葫芦里呢
童儿,谁让你私逃下界,惹此大祸,你那兄弟呢
老官儿,在这葫芦里呢
太上老君的语言艺术,你不得不服,当着悟空的面,当然要严厉问责,谁让你私逃下界?唯恐仙童会实话实说,便赶紧给出第二个问题,你那兄弟呢?
银角大王何在,太上老君当然清楚,他就是要让悟空抢话回答,而仙童只需要不停磕头,请求恕罪就能避开这个关键问题。
老君的徒弟犯下如此罪过,悟空当然要问个责任:
你这老官儿,纵容家属下界为妖作孽,你该当何罪
是老夫管教不严,罪过呀,罪过呀
你这老官儿,纵容家属下界为妖作孽,你该当何罪
是老夫管教不严,罪过呀,罪过呀
白骨精,直接打死;
老君的徒弟,道个歉就行;
公平?
没有关系,要什么公平;有了关系,谁还在乎公平不公平!
取经之路,悟空不断被动成熟,到底从美猴王变成了斗战神佛,但如果佛需要这样的现实磋磨,成佛又有何用?真就能慈悲为怀,普度众生?
你觉得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